在国际政治的大棋盘上,泰柬两国的边界争端就像是一颗时不时就摩擦出火星的“定时炸弹”。这不,经过一番波折,两国终于要在谈判桌前坐下来好好谈谈了,而且这一谈就是连着4天。可就在这看似迈向和平的重要时刻,泰国军方却明确拒绝了中马美三国列席永利策略,这背后究竟是在防备谁呢?今天,咱们就来深挖一下这背后的故事。
会议背景:冲突后的艰难谈判
泰国和柬埔寨这对邻居,在边境问题上一直摩擦不断。7月24日,两国边境地区爆发冲突,双方还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国际法,局势一度剑拔弩张。好在在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的主持下,7月28日,两国达成共识,同意从当日24时起“立刻且无条件”停火,这才让紧张的局势暂时缓和下来。7月29日,泰国陆军和柬埔寨国防部分别确认两国军区指挥官在边境地区举行会谈,落实停火协议。不过,这停火只是暂时的,边界问题这个“老大难”还得通过谈判来解决。
泰柬边境(资料图)
展开剩余74%会议安排:一波三折的谈判计划
按照一周前达成的共识,8月4日至7日,泰柬两国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联合边界委员会会议,核心议程就是解决边界问题、缓解边境紧张局势。会议安排上,4至6日双方秘书级团队召开预备会议,7日举行部长级会议。但这会议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争议。
最初,双方同意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会议,可泰国提出把地点改到中立国家马来西亚,还要求将会期延长到4天,说是要全面讨论所有问题,柬埔寨最终同意了。而在参会人员方面,柬埔寨提出邀请中马美三国代表列席,泰国国防部却明确反对,理由是会议属双边性质,无需第三方参与。不过,最后泰方还是改了主意,同意中马美作为观察员参与永利策略,但仅限于7日部长级会议。
泰国军队(资料图)
泰国态度转变:背后的考量
泰国一开始拒绝中马美列席,其实有着多方面的战略考量。从长远来看,泰国长期奉行“灵活大国平衡战略”,一直警惕外部势力干预主权事务。在冲突初期,泰国就明确反对第三方调解,主张双边解决争议,就是不想被贴上“依赖大国”的标签。
而且在冲突初期,泰国占据军事主动,比如控制了战略要地茄子山,还抓获了柬埔寨20名俘虏,释放了2名,还有18名作为筹码,泰国希望通过双边谈判固化既得利益,避免国际压力削弱其筹码。另外,泰国内部舆论对柬埔寨的敌意高涨,政府需要展现强硬姿态以安抚民意。
那为什么最后又同意中马美作为观察员参与呢?泰方认为前面几天双方自己能谈明白,最后中美和马来西亚只是见证结果,对谈判不会有什么干扰作用。而且,美国对其有关税威胁,柬埔寨强烈要求,马来西亚作为轮值主席国虽主导停火,但缺乏强制执行能力,泰柬都需要中美背书以增强协议可靠性。当然,泰方提防的可能主要是美国,而柬埔寨提出要中美一起见证,或许也是希望美国的因素对泰国起到制约作用。
马来西亚(资料图)
监督与挑战:和平之路漫漫
为了确保停火协议的有效执行,由马来西亚驻柬武官率领的东盟临时军事观察团已抵达柬泰边境冲突地区,监督停火协议执行情况。观察团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菲律宾、新加坡和越南七国武官组成,将在前线停留两周。
然而,泰柬两国的和平之路依然充满挑战。谈判前双方火药味十足,柬埔寨称泰国军方正计划对边境多地发动大规模进攻,并向民众发布了撤离令,不过泰军方否认进攻传言,迄今为止边境泰军也还没有动静。
这种“认知战”双方可能都会开展,停火协议能否有效执行还是个未知数。而且,泰柬边境冲突核心是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两国多股政治势力的各自需要,又让边境争端的解决更加复杂。外部势力也存在介入的风险,这可能会让局势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泰柬两国的边界问题解决之路任重道远永利策略,这次谈判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泰国拒绝中马美列席背后还有哪些深层次原因,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希望两国能通过外交和政治途径,真正实现边境的和平与稳定。
发布于:江苏省高升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